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自然保护事业发展新局面|365完美体育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10-15 08:29:01
本文摘要: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杨超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杨超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已经成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自然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野生动物保护取得新突破。《野生动物保护法》完成修订,新法开始实施,完善相关配套法规。

开展了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大熊猫、亚洲象、东北虎豹等一大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定增长,保护管理能力逐步增强。实施了大熊猫、朱鹮、野马、麋鹿等20多种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放归自然活动。

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强化栖息地保护和野外监测巡护,实施了临时禁止进口象牙和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的管控措施,建立了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活动,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形象不断提升。野生植物保护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重点工作,开展了六大类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启动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

建立迁地保护点近200个,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收集保存。加强珍稀野生植物的人工培育技术研究和种源建设,巩固和完善了珍稀野生植物培植基地。

开展了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初步形成了以就地保护和种源保存培育为龙头的濒危野生植物保护格局。自然保护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截至2017年底,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249处,总面积18.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3.14%,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75处,占全国总数的84.1%。全国建有5万多处自然保护小区,基本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51个示范自然保护区管理示范建设稳步推进,30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得到批复。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平台,发布了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开展了绿剑行动绿盾2017等多项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坚决查处和打击了自然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颁布实施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强化了野生动物疫病日常监测和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禽流感、犬瘟热等多起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开展了候鸟禽流感等重要野生动物疫病的主动预警试点工作。

加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科技支撑,开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研究,初步掌握了主要候鸟的迁徙线路和规律,确保了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判断,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自然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努力开创新时代自然保护事业发展新局面。自然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总目标,以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为抓手,着力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确保濒危物种安全;积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稳中有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着力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自然保护工作的阶段目标是:2020年,基本建成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法制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小区等多种栖息地保护体系,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2035年,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野生动植物监测网络基本建立。

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2050年,全面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自然保护区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率达到85%,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上升,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领导力、影响力显著提高。

自然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机制体制。一是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发挥专家作用,积极研究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内涵、分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之路。通过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以及公布一批全国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构建生物多样性网络。二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修改完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管理办法》,推动出台《陆生野生动物野外放归管理办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认定办法》等配套法规和规章、标准,推动设立中央财政对地方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补助经费渠道;争取出台《林业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办法》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办法》,推进各地自然保护区制定一区一法,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的法制规范,为依法科学保护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完善规划体系。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评估基础上,启动编制《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工程规划(2018-2025)》《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规划(2018-2025)》《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建设规划》,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制或修订总体规划,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继续实施好《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广覆盖的规划计划体系。四是完善制度体系。

继续完善国家层面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林业、农业、公安、海关等单位资源和人员互动共享和重要事项定期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成效、生态修复成效、生产安全等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破坏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开展约谈。各地要制定一批标志性、制度性的规章制度,建成一套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保护制度体系。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强化执法监督。一是多措并举,确保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特别是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区保护与修复,继续开展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推动保护区确界立标;加强对野外资源的监测巡护,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置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对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损害,强化重点时期、重点区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减轻损害程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实施梅花鹿、麋鹿等野生动物放归自然。

二是强化监管,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重点区域野生动植物强化督查等专项行动,对保护区内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不留死角。认真做好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的后续监管,继续打击象牙走私和非法交易;推动建立海关执法查没物品移交和野生动物制品存储库,加强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基地、基因库建设;制定《野生动物行政许可监督办法》,再委托地方实施一批行政许可项目,开展对行政许可下放后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是摸清家底,扎实开展资源调查工作。制定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方案,利用几年时间掌握主要保护对象和重要生态系统质量变化情况;积极推进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发布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不断健全市、县级保护管理机构,积极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和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机构的层级。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信念过硬、责任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自然保护事业队伍。

二是加强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国自然保护工作成效,普及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参加生态保护行动。主动开展对外宣传,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增信释疑。

组织开展大熊猫、雪豹、候鸟迁徙等国际会议,展示中国自然保护成果,讲好中国保护故事,阐明中国保护主张,树立中国保护形象。三是加强资金项目投入。自然保护事业是国家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积极推动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进一步完善森林、湿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中央财政赎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资源试点;完善野生动物肇事损害赔偿制度,提高损害赔偿标准。


本文关键词:365完美体育app官网,完美体育APP网址,365wm完美体育下载,完美体育全站app在线登录

本文来源:365完美体育app官网-www.xinzbw.com